查看: 17669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[本地资讯] 兴平一绝:被遗忘的皮影戏...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23-10-11 06:57
  • 签到天数: 415 天

    连续签到: 2 天

    [LV.9]以坛为家II

    1869

    主题

    655

    回帖

    2万

    积分

    超级版主

    Rank: 11Rank: 11Rank: 11Rank: 11

    积分
    22828
    发表于 2021-4-20 00:0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陕西


    文/逆水行舟 图/高瑜鸽


    axjc79H20p2jc0ih.jpg

    皮影戏又称“影子戏”,是一种以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 和图案 ,以表演故事的民间剧种。皮影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最早流传于民间,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,皮影被有人称为最早的动画片。
    NgS7PZSLQqissqfS.jpg
    皮影戏表演时,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,通过灯光的照射挑动皮影进行影像表演,一边操作戏曲人物,一边用当地的流行曲调演唱故事,同时配上打击乐器达到演出效果 。在陕西有两种唱法,一种流行于陕西华县的老腔皮影戏,一种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的玄板腔皮影戏。
    EyG79x3q972E2ugm.jpg

    近日有幸陪同咸阳日报社记者去采访我们当地有名的皮影戏传人,(兴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)孟氏皮影戏传人孟明社老师。孟老师今年五十四岁, 是兴平市西城办事处北汤台人,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艺 ,耳濡目染,深得其精髓。其父亲是家喻户晓的孟文秀艺术家,孟老(1925——1990) ,十三岁就开始接触这门技术,新中国成立以后,组建皮影戏剧团,长期活跃在兴平周边县区,过节,乡间庙会或祝寿祭奠等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,七十年代初没有电视的年代,电影和皮影戏是我们的最爱。当闻听那儿有皮影戏演出时,我们都兴奋不已,晚上早早喝毕汤,就赶到唱戏的地方。只见一辆马车上,中间挂着白色幕布,周围用农村的土织布围起来,就是唱皮影戏的舞台。马车周围被儿童围的水泄不通,一个个好奇的张望着。舞台内侧上方的铁丝上挂满了各种人物皮影 ,中间一百瓦的大灯照射着这些皮影栩栩如生。操手在白色幕布前耍着皮影,也是兼唱人。后边是乐队,一人敲打鼓弹三弦,一人拉二弦打铙钹,一人甩吊吊(板子)兼大锣。其唱腔既豪迈又粗犷,高昂激扬,委婉细腻 ,柔和清亮。小时候我们最爱看武戏,那热闹的打斗场面很吸引我们,曾经看到过孟文秀艺术家的演出,至今记忆犹新。

    YnKPRQphUuzR5PqP.jpg

    孟明社老师从小看着父亲演出长大,耳濡目染,渐渐的喜欢上皮影。十八岁时从父亲手里接过传家宝,更加痴迷热爱皮影戏,没事就琢磨,致力于把这项手艺发扬光大,紧跟时代潮流,在非常时期推出当时流行的样板戏(白毛女、红灯记、江姐)等曲目,曾经轰动一时。随着社会的变迁,喜爱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,一年演不上几回,偶尔有演出,也只有微薄的一点收入。当我们去时,他的道具和皮影几乎处在封存状态。用纸板和被单包裹着,上面布满了灰尘。当打开时,令人眼前一亮,牛皮做成的皮影 保存完整,光鲜亮丽。其雕刻技术更是一流造型逼真,影人身和头单独存放着,均为侧影。头部附有盔帽,装饰等,从头部的凤冠和所插的小旗大概就能分辨出人物的身份。孟老师讲起皮影来,头头是道,侃侃而谈,还给我们讲起了皮影戏的一个典故。

    rLZCAOLhBkRLkU9b.jpg

    Mb66ce6Vz65ov76I.jpg

   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病故去,武帝思念心切,神情恍惚,终日不理朝政,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,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在玩耍,影子倒影于地,栩栩如生 ,李大臣心中一动,用棉帛做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,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,入夜围方帷张灯烛,恭请武帝坐帐中观看,武帝看罢龙颜大悦,就此爱不释手。孟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着,一边现场操作展示一番 ,来了兴趣,还不忘给我们清唱了一段,真是余音绕梁,令人回味无穷。他的人物皮影大概有一百多个,布景也有几十。还有他老父亲遗传下来的手抄剧本不少,当讲到动情处,孟老师又连连唉声叹气,感慨现在没有人欣赏,没有展示的机会,没有继承人。想在他手里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,不要在他手里断了线。2006年,陕西省著名主持人陈爱美曾到他家里采访过他,他记得好像是《三秦瑰宝重见天日》,说起曾经的辉煌岁月,孟老师脸上又有了笑容。

    vd3g1aF51nt4Qnq5.jpg

    b2c2xXwwP2fqd2ww.jpg

    DgZaOHui0TVOIMgh.jpg


    随着时代的变迁,皮影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果不好好保护和传承  ,有可能逐渐消逝。这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深厚的社会文化艺术,需要我们去好好保护和传承。


    文字作者:逆水行舟,一个喜欢文学,喜欢交朋友的人。

    图片作者:高瑜鸽,网名无语,兴平人,七零后,随心随意随手拍。欣赏美,发现美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平凡和美好。其作品被多家平台采用。

    声明: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文责自负,和本平台无关

    来源:微视兴平


    汉风唐韵  人文兴平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