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平秘史--望云佛堂

2017-9-12 10:26| 发布者: 资讯编辑| 查看: 376| 评论: 0

摘要: 兴平秘史--望云佛堂十三爷是新庄村的能工巧匠。他擅长木工,作漆彩画。在马嵬镇的东北原上,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他做的箱笼、八仙桌、太师椅、立柜和木梳匣子。箱笼、立柜、木梳匣子上的花卉云纹,是十三爷用彩笔蘸 ...
兴平秘史--望云佛堂
十三爷是新庄村的能工巧匠。他擅长木工,作漆彩画。在马嵬镇的东北原上,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他做的箱笼、八仙桌、太师椅、立柜和木梳匣子。箱笼、立柜、木梳匣子上的花卉云纹,是十三爷用彩笔蘸着油漆描绘上去的,用了撞粉画的技法,鲜艳夺目,栩栩如生。

新庄村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环境幽雅,民风淳朴,是个休养生息、益寿延年的风水宝地。抗战打响后,十三爷突发奇想,欲在村北场地里挖掘一座地窑。地窑在淳化、甘肃、千阳一带比较普遍,而在兴平却非常罕见。

要知道,当时的挖掘工具极其原始、简陋,既无挖掘机,又无起重机,能用的就是钁头、洋镐和铁铣,仅凭一人之力完成如此浩繁的工程,无异于蚂蚁搬山。十三婆和村人极力劝阻,十三爷不听。他有自己的想法,那就是把地窑建成佛堂,一来躲避战乱,二来为民祈福。

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。旧社会兴平地区庙堂林立,几乎每村都有,可那些都是地面建筑,要在地窑里建佛堂,村民们还前所未闻。十三爷是个倔强的汉子,他认准的事情八匹马都拉不回头。

说干就干,民国三十年开春,麦苗返青,地气上升,十三爷带领全家,叫上几个叔伯弟兄,破土动工。

铁铣飞舞,竹筐升降,独轮车来往穿梭,建筑工地上一片繁忙。十三爷亲自设计图纸,指挥操作。意想不到的是,挖掘佛堂的过程中,本村及附近村子的善男信女们听到消息,也带着家什,纷纷赶来参加义务劳动。十三爷在工地上支起两口大锅,由十三婆掌勺,做饭炒菜,款待大家。

众人拾柴火焰高,不到一个月时间,十三爷的佛堂便顺利竣工了,名曰“望云佛堂”。

望云佛堂洞口朝西,两边撰写着一副对联:幽洞有尘风自扫,宝刹无槛月封门。往里走要经过一条弯曲幽暗的甬道,长约七米,呈四十五度斜坡。迎面便是佛洞,里面香火鼎盛,供奉着南海观音菩萨。泥塑的金身,左手持玉净瓶,右手拈杨柳枝,面目慈祥,和蔼可亲。东边共凿有三眼窑洞,南北各一眼,西边仅有的一眼窑洞乃有井水,既可濯洗,亦可供人畜饮用。

站在天井仰望,坑深壁峭,迎春花、常青藤和菟丝子的枝蔓悠然垂挂,牡丹、月季、芍药、大丽、灯台花、郁金香……各色花卉竞相开放,把佛堂上空的洞壁装点得五彩缤纷,香气缭绕。春夏秋三季,蜜蜂和蝴蝶像络绎不绝的香客一样,从未断过。

佛堂周围地形开阔,芳草萋萋。除了争奇斗艳的花儿,便是几棵高大蓊郁的树木,有榕树、枣树和桑树。别处的桑树结黑桑葚,佛堂的桑树却怪,结出的果实是乳白色的,味道甘甜,非常爽口。

寒暑易节,风云变幻,望云佛堂并未在尘世中安稳。据说解放战争中,马鸿奎率领残部向宁夏撤退,经过新庄村时,大肆抢劫粮食、牲口,十三爷挺身而出,将来不及逃走的村民藏进佛堂地窨,使他们免遭祸害。

60年代“破四旧”,一伙红卫兵贸然闯进佛堂,不由分说,野蛮地捣毁了佛洞里的佛像,还警告十三爷一家,不许再搞封建迷信,“望云佛堂”从此断了香火,门可罗雀。

70年代,十三爷的后人相继搬离佛堂,开枝散叶,分家另过,偌大的佛堂无人居住。恰逢新庄小学建校,学生们无处安顿,这里便成了村里的临时小学。

我对望云佛堂的记忆极其有限,只记得小时候爬过佛堂的桑树,钻过佛堂的地窨。据说那地窨极深,一直能通到马嵬坡上,可惜我钻进去行走不远,发现地窨已经坍塌,无法继续前进,只好怏怏退出。

风剥雨蚀,岁月凋零。望云佛堂废弃后蛇蚁横行,荒草遍地,加之鬼狐传说,村人轻易不敢踏进半步,于是,我们渐渐遗忘了它的存在。

可是,随着新庄村人口的增加,望云佛堂的周围耸起了一座座红砖灰瓦的楼房。有人觉得望云佛堂碍事儿,于是向村委会申请,用推土机连夜夷平了那块充满神秘的区域,在它的旧址上栽种了一片茂密的梧桐树林。

微风吹过,宽大的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望云佛堂往日的繁华和荣耀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